3月7日上午,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甘肅代表團舉行開放團組活動。全國人大代表、甘肅省人大常委會主任、甘肅省委書記胡昌升回答記者提問。
記者:我們注意到,過去一年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環境,甘肅經濟高質量發展勢頭強勁,請問甘肅在促進經濟增長方面采取了哪些有效的措施和辦法?在哪些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和進展?

全國人大代表、甘肅省人大常委會主任、甘肅省委書記胡昌升回答記者提問。(新甘肅·甘肅日報記者孟捷 攝)
胡昌升:大家知道,剛剛過去的一年,對甘肅來說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。習近平總書記親臨甘肅視察并發表重要講話、作出重要指示,為我們擘畫了加快建設幸福美好新甘肅、不斷開創富民興隴新局面、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甘肅篇章的宏偉藍圖,2500萬隴原兒女正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,滿懷豪情、信心百倍地苦干實干。我們深入開展抓學習促提升、抓執行促落實、抓效能促發展行動,極大提振了全省廣大黨員干部的精氣神。我們以實施強科技、強工業、強縣域、強省會行動為牽引,不斷加力推動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。我們每季度開展經濟運行調度,科學精準分析研判經濟發展中存在的難點卡點,針對問題對癥下藥,拿出有針對性、可操作的舉措,全省經濟呈現出向上向好、量質齊升的發展勢頭。2024年,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.8%、增速居全國第3位,有8項主要經濟指標增速排名全國前3位。
下面,我用四個關鍵詞來回答您的問題。
第一個:“產業推動”。我們堅持“強龍頭、補鏈條、聚集群”,持續提升產業“含新量”“含綠量”“含智量”,加快構建體現甘肅特色和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。一是工業提質增效。鮮明樹立工業強省導向,加力推進新型工業化,不斷增強工業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和帶動作用。2024年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.8%、居全國第2位,金白蘭武有色金屬集群、寶漢天工業母機集群入選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,新能源裝機規模和發電量占比均居全國第2位,慶陽在全國十大數據中心集群中算力增速最快、增量最大,智算占比最高。二是農業提標擴容。做大做強現代寒旱特色農業,深耕“農頭工尾、糧頭食尾、畜頭肉尾”全產業鏈,提升農產品精深加工和標準化生產水平,以“甘味”農產品過硬品質贏口碑、搶市場、創效益。特色產業全產業鏈產值近5000億元、增長10%,玉米制種、馬鈴薯原原種、蔬菜花卉制種以及人工種植中藥材的面積、產量均居全國第1位,蘋果、馬鈴薯產量和羊存欄量均居全國第3位。三是服務業提檔升級。深入實施服務業企業三年倍增計劃,持續開展商務服務、科技服務、信息服務、金融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補短板促提升工作,加力推動生活性服務業多樣化發展,加快培育壯大限上批零住餐服務業和規上服務業經營主體,積極構建適應發展需要的高質量服務業體系,服務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53.4%。全年累計接待游客4.5億人次、實現旅游花費3452億元,分別增長15.9%和25.7%。
第二個:“創新驅動”。我們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,扎實推進強科技行動,推動產學研用深度融合,切實激發全社會創新創造活力。一是創新平臺的支撐力顯著提升。按照從科技研發到轉化落地的全鏈條模式,加力打造全國重點實驗室、制造業創新中心、企業創新聯合體等高能級創新平臺,各類創新平臺基地累計達到1207個、其中國家級和部級平臺210個。二是創新主體的活躍度顯著提升。深入實施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提升行動,支持骨干企業、“鏈主”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,深化同“兩院”的合作機制,切實打通各種堵點卡點,促進上中下游產業、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,不斷增強研發能力和競爭實力。實施重點產業延鏈補鏈重大科技項目166項,全省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36.6%,科技創新水平指數達到51.7%、較上年提高2.9個百分點。三是創新成果的轉化率顯著提升。圍繞關鍵共性技術、前沿引領技術和顛覆性技術創新需求進行集中攻關,建立健全轉化服務體系,努力把科技成果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生產力。豬用口蹄疫疫苗、高性能銅加工等8項成果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。航天510所研制的電推進系統將通信衛星單星通信能力提高10倍以上,第五套醫用重離子系統獲批注冊、累計治療患者1800多例,天水華天電子集團集成電路封測產業規模居國內第3位、全球第6位。
第三個:“內需拉動”。我們把擴大內需作為推動經濟增長的關鍵著力點,全力以赴促進有效益的投資、激發有潛能的消費。一方面,以投資之“效”夯實增長之“基”。搶抓用好國家“兩重”“兩新”政策機遇,中央預算內投資、超長期特別國債、專項債券項目開工率、支付率均居全國前列,300個省列重大項目年度計劃投資完成率達114.2%;拓寬籌資渠道,采取市場化方式積極推進項目建設,引進社會資本參與“三大高速公路新通道”等重大項目建設,全省項目民間投資增長11.9%、比全國高5.9個百分點,有效投資活力不斷迸發。另一方面,以消費之“火”促進經濟之“熱”。加快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,升級傳統消費、穩住大宗消費、擴大服務消費、拓展新型消費、激活文旅消費,積極發展銀發經濟、平臺經濟、夜間經濟,一體推進消費場景供給和消費能力提升,天水麻辣燙、敦煌“萬人星空演唱會”、嘉峪關“關城夜游”、定西寬粉火爆出圈。去年,全省限額以上新能源汽車、家用電器類商品零售額分別增長61.3%、43.4%;快遞業務量增長41.7%,居全國第3位。
第四個:“開放帶動”。我們全面提升對內對外開放水平,不斷開辟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。一是對外開放持續深化。主動融入高質量共建“一帶一路”和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,首發中歐中亞圖定班列、國際卡車班列和新亞歐陸海聯運通道國際班列,全省國際客貨運量實現雙提升,進出口總值增長25.2%、增速居全國第1位,對共建“一帶一路”國家進出口額增長27.7%、占比達到77%,新設外資企業增長94.1%,外向型經濟提速發展,甘肅在國家向西開放布局中的戰略通道地位更加凸顯。二是招商引資持續擴大。圍繞打造東中部產業向西轉移重要承接地,深入實施“引大引強引頭部”行動,完善產業鏈招商圖譜、路線圖和數據庫,細化招商引資投資機會清單和目標企業清單,引進落地了大批優質產業和一流企業。去年,全省簽約合同項目4440個,實施新建、續建項目5431個,招商引資到位資金近8000億元、增長33.7%,為經濟增長奠定了堅實基礎。全省新增涉稅經營主體21.7萬戶,增長21%。三是營商環境持續優化。把營商環境建設作為高質量發展的“生命線”工程,錨定“西部領先、全國靠前”目標,縱深開展“優化營商環境提質增效年”行動,著力構建親清政商關系,在全國率先啟動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問題線索“一鍵舉報”平臺,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達100%,涉稅業務全程網辦率達93%;建立并落實“包抓聯”“六必訪”服務企業制度,著力構建親清政商關系,堅持“有事上門、無事不擾”,21萬名干部包抓聯企業46萬戶、協調解決問題3.9萬個,甘肅日益成為廣大客商看好、青睞、稱心的投資藍海。